从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来看,其参与主体由金融机构开始,并伴随着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介入而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向深入;从服务的金融产品看,从早期的存货质押到应收账款,再到综合性金融服务,其背后体现的是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的不断丰富。整体上比较中规中矩,沿着逻辑路径发展。相较于如今国内若火如荼的各种模式和参与主体,国外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传统银行是供应链金融的深度参与者。2008年,全球5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46家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发展是我国银行中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的银行,1998年在广东地区首创货押业务;2002年,深发展在中国金融界首家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理念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2005年,深发展第一家提出建设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据统计,仅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为该银行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而不良贷款率仅有0.57%,约25%的对公司业务利润贡献率;2007年,深发展贸易融资新发生的授信总额超过1000亿,不良利率却在0.3%以下,坏账率为零,累计扶持了超过2500家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银监会的报告,2005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6%。电商企业利用平台上交易流水与记录,进行风险评测,确认信用额度进而发放贷款,除了赚取生态圈上下游供应商的金融利润,也保证了生态圈健康发展。在整个模式中,电商是整个交易的核心,除了掌握数据了解各企业征信,也能牢牢把控上下游的企业。阿里小微信贷利用其天然优势,即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资信调查模式,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京东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京保贝/京小贷和银行放贷两个渠道,前者是用京东自有资金给供应商放贷,利率比银行略低;后者是由京东将有贷款需求的供应商推荐给合作银行,由银行放贷。这类公司主营业务一般是负责提供行业资讯服务、信息、数据及网络推广,类似于行业门户网站。由于拥有大量线下的行业客户资源,再加上本身所处行业体量较大,而所在传统业务发展又面临瓶颈,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出路,这种企业多是建立了第三方B2B电商平台。发展路径一般是通过资讯聚集人气,然后通过交易进行金融服务。很多软件公司提供的ERP软件理论上能够知晓公司的运营和财务情况,有助于了解公司信息。若供应链上更多的公司使用该软件,则可以通过公司间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扩展。因此,各类数据软件公司也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本质是通过掌握公司的运营数据,建立公司征信数据,对公司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从而有利于控制放贷风险。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物流公司是参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方,在互联网+时代,物流公司凭其在行业常年来上下游的深厚关系,转身从事电商进而延伸至供应链金融业务。典型的上市公司有:怡亚通、瑞茂通等。瑞茂通主要基于煤炭物流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典型的传统强周期行业向供应链金融转型的公司。怡亚通也在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旗下的380平台已成为国内第一快消品供应链平台。核心企业一般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的深厚行业背景、资源、上下游关系不言而喻,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了解可以说是洞若观火。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利用行业背景开展供应链金融可算是水到渠成。核心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上下游企业的增信。嘉欣丝绸、智慧能源等均是利用多年来经营的行业资源并且了解深入行业的风险与状况、从行业老大哥变身为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为难以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牵头或者帮其融资,对上市来说是赚取金融利润,对行业来说,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继续生存。中小微企业由于信用体系不完整,导致其直接与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繁琐,信用额度小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场诞生了另一个玩家——第三方P2P平台。如果以目前国内P2P平台的资产来源看,所有的借款需求无外乎来自线下小额贷款公司(自营或合作)、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等,其中的借款人质量、风控模型、风险点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均是传统民间借贷业务的线上化。由于有着高于银行的融资成本,又有较高的坏账率和相对较低的放贷利率,P2P平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主要是因为缺乏贷款方的征信信息以及平台风控的缺失。而供应链金融由于有核心企业背书,为P2P平台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第三方P2P平台担任信息中介的特质,并未增加中间环节,也为融资企业事实上降低了融资成本。以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道口贷为例,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以及有核心企业承诺兑付,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甚至可以低至10%。 那这些供应链金融玩家们是如何做市场分析和决策依据的呢? 我们重点把握供应链的类型。尽管关于供应链的分类有很多,但从投资实操的角度,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市场中介功能和客户需求功能,主要可以把供应链分为以下三种:1.有效性供应链,一般是指以较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半成品或者产成品以及解决供应链中的物流等问题。其核心在于成本优势。这类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钢铁、石油、化工、橡胶、煤炭、金属等行业。2.反应性供应链,一般是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其核心在于速度优先。这类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五金配件、汽配、鲜花、食材等领域。3.创新性供应链,其核心在于客户需求优先。这类供应链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纺、皮革、家具、创意产业、文化产业领域等(电商、互联网)。通过初步的行业资料搜集、走访等研究之后,我们需要弄清楚整个供应链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是谁。具体来讲又可以分为三类:1.以生产商为核心的。即从议价能力上看具有上游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建立一般是资源垄断型的。如钢铁、煤炭等。2.以中间商为核心的。行业上游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对中间贸易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3.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下游优势一般是掌握了客户资源。值得指出的是,供应链条的核心一般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在对行业结构及行业的价值链条类型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后,我们需要大概描绘出这个行业理想的供应链状态。而一个理想的供应链离不开对“四流合一”的分析,即物流、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对四流的分析显然是创新的关键,是能否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的切入点。可能对于初创企业的投资来说,定位其在行业中的位置比较困难,因为很有可能我们的投资标的仅仅是靠自身的资金端、资产端、平台整合端的优势切入了一个细分行业,而要想判断其在行业中的位置意义并不是很大。这时需要分析其竞争优势,即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其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