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港山钢码头有限公司码头岸边的巨大门机起起落落,平稳有序地将一块块钢板装入“乐宜”轮,1.8万吨钢材即将远销海外。这是该码头首批采用“抵港直装”监管模式的出口钢材。
“去年10月,山钢码头正式开启外贸业务,截至目前已靠泊外贸船舶21艘次,其中出口钢材船舶占比超过80%,为日照对外开放增添了新动能,推动日照钢铁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日照港山钢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浩说。
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是以向海关提前申报为基础,根据指令分流放行和查验货物,使海关放行货物可直接装船离境。“抵港直装”模式下,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计划与码头“预约”抵港时间,灵活安排库区装货出厂,按照“提前申报—货到放行—抵港直装”的流程,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钢材出口量越来越大,原材料的供应也必须及时跟上。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山东日照口岸是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口岸之一,2023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6亿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3.7%。
随着外贸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港口货场库存压力逐渐显现,场地紧张问题愈发突出。为保障港口正常生产,如期向海外客户交货,企业向海关发出求助,希望通过海关便利化通关措施,破解相关难题。
了解企业诉求后,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深入现场开展调研,结合货物特点、码头生产作业情况,指导企业适用“抵港直装”监管模式,让符合条件的货物“应享尽享”。应用这种模式,企业出口货物可以一边运抵一边装船,减少港口堆场时间,提升通关效率。
与此同时,青岛海关充分发挥海关职能和专业优势,积极对接港口开放需求,切实采取措施优化服务,不断完善口岸功能,助力扩大开放。截至目前,岚山港正式对外开放泊位已达38个,较2023年增长18.8%,年吞吐能力超1.9亿吨。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基层探索,聚焦口岸扩大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原料进口、成品出口等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