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海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倾听民意、解决民忧、化解民诉、纾解民困、温暖民心作为提升海关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海关为人民”宗旨的重要出发点,抓住“源头”与“前端”,力争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关,矛盾不上交”,大力营造法治化口岸营商环境,把服务精准送到企业心坎上,用一个个鲜活案例绘出国门好“枫”景。
“高层次人才”通道破解通关难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批珍贵的抗战历史研究书籍在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的全力保障下快速通关,为抗战史料保护按下“加速键”。
近日,苏州海关接到一个业务咨询电话。电话那头,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教授刘大禹焦急地表示,他的团队为了抗战史研究,专程从国外收集了一批珍贵文献邮寄回国。由于书籍年代久远且涉及革命历史内容,总数又超过50册,按规定需要按货物办理进口手续。然而,由于个人难以提供相关监管证件,在申报环节陷入了僵局。面对仅剩的“退运”选择,刘大禹焦急万分:“这些书籍都是抗战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有一些历史书籍较为稀有,研究价值较高,国内很难找到。”
在了解到这些抗战书籍的历史价值后,苏州海关本着保护珍稀抗战历史资料的高度责任感,迅速启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机制。在与刘大禹的深入沟通中,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关员发现,刘大禹不仅是历史研究专家,还是江苏省“双创人才”“紫金文化人才”称号获得者,符合高层次人才身份特征,而且其本人也提出希望通过“高层次人才”通道破解通关难题。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驿路初心“枫桥经验”工作室团队迅速开展方案研究,为帮助刘大禹尽快取得《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证明》,主动对接江南大学人事部门与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线上线下利用双休日指导材料准备,协助完成证书办理。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验放,最终将符合规定的书籍快速放行,提升整体通关速度65%。
两天后,刘大禹与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党支部一同回访,并送来感谢信,他由衷地感慨:“海关的主动靠前服务太让人感动了,真是执法规范有温度,驿路初心暖人心!”
驿路初心“枫桥经验”工作室充分运用“四心”工作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细心”梳理政策,“耐心”全程指导,“用心”快速验核,“热心”跟踪督办。下一步,苏州海关将持续优化国际邮件监管服务机制,以更优举措助力人文社科研究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解决异地领证“难题”
“鲜活农产品出口,时间就是生命!可我们去海关领证需往返数百公里、耗费四五个小时,委托代领又有风险,成本太高了。”在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开展的外贸企业调研中,企业提出了困难和诉求。
天水海关辖区天水、陇南两市的鲜活农产品出口是外贸的重点和特色产业,具有出货时间紧、保鲜期短等特点。企业办理检验检疫证书需往返海关现场,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因证书延误影响货物通关。了解到企业的痛点难点,天水海关“天桥”工作室敏锐意识到,“异地领证难”是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共性瓶颈,必须尽快解决。
天水海关关员为企业讲解商品归类规则。 路力榕/摄
如何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奔波?在进行法治论证和部门协调的基础上,天水海关联合中国邮政天水分公司推出海关检验检疫证书寄递举措:企业线上申请、海关审核出证后,由邮政专人取件、次日送达,全程可追溯。在此基础上,该关又用2个月时间开发出“关邮快通”微信小程序,通过海关证书邮寄“一键下单、即时办理、掌上快办、全程可溯”的闭环管理,实现“一码在手、码上办理”的创新领证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异地领证难题。
“现在在果园里用手机操作,第二天证书就到了!”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关邮快通”上线后,每单证书为企业平均节省办证时间5小时左右,每批货物出口时间缩短1至2天,自7月中旬上线以来已为10余家外贸企业办理检验检疫证书邮寄业务200余份,当地鲜活农产品特色产品得以更加方便快捷走向全球。
近年来,兰州海关依托“枫桥经验”品牌工作室平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三进三送”(进县区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进田间送技术)等活动。该关加大一线调研力度,了解外贸企业难点、堵点,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化解合力,创新提出妥善、可行的解决方案,补齐工作短板,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企业需求无小事,海关执法有温度。从微信群里的“及时雨”,到稽查现场的“小课堂”,再到田间地头的“加速器”,兰州海关生根在各隶属海关的“枫桥经验”工作室,正在甘陇大地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矛盾化解有温度、服务企业有力度”的繁茂枝叶。
主动助企从“出口难”到“出口旺”
“我们租赁的国际罐体是国外客户指定的,但因其无法取得国内特种设备许可证书,导致整批出口制冷剂面临滞留风险,不仅可能承担巨额违约赔偿,更担心丢失来之不易的海外订单。”江西某企业外贸负责人向12360海关热线反映遇到的困境。
争议的焦点是国际罐能否用于国内运输后出口。企业认为其国际罐仅限于出口使用,不用于国内市场,且由国外客户租赁使用,国外客户和船运企业均认可国际罐,可以在国内运输后出口;海关则认为从监管角度看,企业使用的国际罐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制造使用登记证》等证书,不应进入国内运输。
为及时化解争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南昌海关所属吉安海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轻易不说不”,由关领导带队主动上门对接。在全面了解企业使用国际罐体的现状和具体困难后,立即启动多元调处机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研判。依据相关规定,创新提出通过验核压力容器产权所在国家(或地区)官方授权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来确认罐体压力、材质等关键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我国标准,并为企业量身定制“国际证明+技术验证+全程监管”的合规解决方案。同时,该关还前置属地查检,严格执行危险品出口监管要求,搭建专项沟通验证平台,指导企业快速完善审批手续,最终助力该批制冷剂顺利出口。
“海关不仅尊重国际贸易实际,还主动帮我们找出路,用专业和担当化解了合规困境,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关企同心’的温度!”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在海关的帮助下,今年1至6月,该企业实现制冷剂出口563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3倍。
“八五”普法以来,吉安海关充分发挥井冈山地缘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井冈红枫”工作室,累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危化品监管要求、出口管制等专项法治辅导,该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法治思维优化监管服务,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